banner
全部园区要闻企业风采媒体报道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风采 >元硕太赫兹 | 未来视界,解密新晋「隐形」诊疗师

元硕太赫兹 | 未来视界,解密新晋「隐形」诊疗师

企业风采 来源:蜀山科创集团 发布时间:2024-08-22 18:14

  “体制内离职”“逆周期创业”,每个修饰这段创业故事的词汇,似乎都是当前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流量密码”。然而在元硕太赫兹,我们见到的是一株创新萌芽的生长,也见证了一段太赫兹应用的“进化史”。

  一张“快照”搞定安检安防

  一次“扫描”诊断脊柱健康

  “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1107室,张贴在墙上的地图,写着“商业机密”的白板,长势正好的绿植,几套办公桌椅与一台大型检测设备,构成了这间办公室的全部风景。

  这里是赵振利博士及其团队的新“据点”——安徽元硕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定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平台上引进孵化的高科技公司,立足于用太赫兹、毫米波成像技术研发太赫兹医疗等领域的创新性医疗设备,抢占太赫兹医疗产业高地。

元硕太赫兹

  项目核心成员赵振利博士是一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友。1998年,赵振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2007年硕博连读毕业后,公派留学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习2年。2010年,赵振利博士进入中电科三十八所,从事太赫兹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开拓。彼时,团队将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打造出了全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赫兹安检设备,是当时最早将太赫兹技术产业化落地的团队。

  说到太赫兹,大多数人都鲜少听说,但溯源其“家族”,却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们。

  其实,太赫兹就是一种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上,分布着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和X光等,太赫兹是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的一段“承上启下”的区域,具有独特性质,几乎兼具通信、雷达和遥感测距等所有功能,且在每项应用中的表现都比现有技术占优。2004年,太赫兹技术首次被美国提出,随后被誉为是“改变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

  2023年,赵振利博士离开中电科三十八所,并于次年3月成立了安徽元硕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依旧扎根于太赫兹技术领域。但这一次,赵振利博士带领团队走向了另一条赛道,专注于太赫兹毫米波成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结合先进的智能算法,实现了对颈部、肩胛骨、胸椎段、腰椎段、骨盆、髋骨以及棘突的快速早期筛查,成为国内国外首创。

  瞄准的“蓝海市场”

  是什么让赵振利从体制内离职创业,并做出从“太赫兹+公共安全”到“太赫兹+医疗”的战略方向转变呢?

  赵博士回忆起刚接触太赫兹的时候,时任中电科三十八所所长的吴曼青院士在指导研发团队做太赫兹安检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成像时不仅仅能看到藏在身下的违禁品,同时还能看到人的体型体态,“除了安检反恐,太赫兹成像的体型体态数据似乎也有着极大的医疗价值”,这样的一番构思在赵博士心中埋下了小小的萌芽。

  2021年1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组织编写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脊柱弯曲异常筛查项目被纳入每学年或新生入学体检内容。2024年,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印发《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将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的愈发重视,脊柱侧弯快速筛查设备成为投资的热点,开发一种高效且精准的筛查与诊断技术显得尤为迫切,这也给赵振利积累起了“换个赛道”闯荡的踏实底气。

  当市场上太赫兹领域的大多数人还放眼于安检安防领域的突破,而关注儿童脊柱健康的大多数人还执着于传统人工的筛查办法时,赵博士瞄准了运用太赫兹毫米波技术进行青少年脊柱侧弯初筛的“蓝海市场”,带领团队率先踏入了太赫兹医疗领域这样一个交叉点,完成了这项战略方向与方法论的双重转变。

  技术赋能医疗检查新纪元

  脊柱健康诊断方面,传统的采集方式通常依赖于医生的眼看、手摸。在筛查过程中,受测试者先做一个亚当斯前驱,再由医生运用一个类似水平仪的设备,沿着脊椎沟进行测量,如果水平仪的内部滚珠发生倾斜,就说明脊柱发生侧弯。这种手工检测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对专业医生的要求较高,准确性低且没有数据留存。除了人工检测之外,传统方式还包括运用超声、3D光学、水平+压力滚轮、红外光等,但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筛查困境。

元硕太赫兹

  而太赫兹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太赫兹波具有高穿透力和低能量密度,因此能够穿透衣物而不产生电离辐射,且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毫米波成像还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成像质量高。

  据赵博士介绍,在整套产品系统中,有三个独立的产品,分别是成像硬件、做批量判断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数据管理平台,为脊柱侧弯筛查、批量读图分析、人体数据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测试者与受测试者无需接触,受测试者也无需做任何准备工作,只要在设备上站上2秒,即可成像出皮肤轮廓,采用的脊柱侧弯人工智能的筛选算法,可以实现对成像的批量读图,同时依托于数据管理平台,可对其他数据例如腿长、臂长、三围等进行分析。这项太赫兹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减少了专业人员的参与,实现了周期性的稳定筛查,可将孩子们各阶段生长情况可视化。

  目前,由赵博士团队研发的设备正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测试。下一步,赵博士与团队计划将设备改进改型,并与更多医疗单位联系投放使用,在积累数据后,进一步下沉到学校进行试点试用,同时继续完善相关资质的申请,真正地逐步取代传统人工检测方法。

  「以儿童脊柱侧弯为切入点,未来,元硕太赫兹还将向医疗大健康、体检等方向拓展,该产品也不仅仅可用于医疗,还有社区、体育健身、体态医美、健身房、普拉提等多种领域。」赵振利博士对此充满信心。

  今年1月,我国印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6G通信也被列入其中。太赫兹技术因其高频段和潜在的巨大带宽,被认为是6G的一个极具优势的技术方向。

  随着太赫兹技术被更为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我们期待安徽元硕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领域,继续专于研发,潜于创新,实现更大的突破。